-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书〉旱灾或虫灾严重时,寸草不生的地面。
[构成]
偏正式:赤(地
[例句]
这里是一片赤地。(作宾语)
- 详细解释
◎ 赤地 chìdì
[land made barren by severe drought or pests,etc.] 光秃秃的土地;灾荒后的不毛之地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誓把赤地变沃野
(1).空无所有的地面。指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后庄稼颗粒无收的景象。《韩非子·十过》:“ 晋国 大旱,赤地三年。”《汉书·夏侯胜传》:“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 颜师古 注:“言无五穀之苗。”
(2).空无所有的地面。指经过战乱后荒无人烟的景象。《南史·宋纪中·文帝》:“ 魏太武帝 自 瓜步 退归,俘 广陵 居人万餘家以北, 徐 、 豫 、 青 、 冀 、二 兗 六州杀略不可胜算,所过州郡,赤地无餘。”
(3).红的底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流星,色青,赤地。”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任何遮掩或保护的地面,形容非常贫瘠或毫无遮蔽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赤地常用于形容环境贫瘠、没有保护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或处境非常困难或危险。
- 故事起源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刘敬叔孙通在战争中遭遇困境,为了保护自己,他决定在荒野中建起一个坚固的营垒。然而,由于缺乏食物和水源,他只能在赤地上建造。最终,他的决心和智慧使他成功地度过了困境,赤地成为了象征困难和考验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赤”和“地”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地方没有一片草木,真是赤地一片。2. 在经济危机时期,许多公司都面临着赤地危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没有任何遮蔽的红色地面上,感受到贫瘠和无保护的情况。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地面、贫瘠、遮掩相关的成语,如“赤膊上阵”、“一穷二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天气炎热,我们脚踩在赤地上,感觉非常烫。2. 初中生: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土地贫瘠,一片赤地,农民们非常辛苦。3. 高中生:在经济危机中,许多公司都面临着赤地危机,需要采取措施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