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中,用来形容某人自负、目中无人。
- 例句
- 1. 他总是矜色自满地看待自己的成就。2. 别人的进步他看不得,总是矜色得不得了。
- 基本含义
- 自负自满、过于自信
- 基本解释
骄傲的神情。 唐 韩愈 《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明 刘基 《郁离子·牧豭》:“ 瑕丘子 既説 秦王 ,归而有矜色。” 清 唐甄 《潜书·明悌》:“其处昆弟则如何?予之尺縠,则有矜色;乞其斗粟,则有泚颜。”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自负”、“目中无人”等,以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在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他矜色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奖状。2. 小学生:小红在班级里成绩最好,她总是矜色地看待其他同学。3. 初中生:小杰考了满分,他得意地矜色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4. 高中生:小玲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她没有矜色地接受了大家的赞扬。5. 大学生:小明在大学里成绩一直很好,但他从不矜色,总是谦虚地学习。6. 成年人:他的成功让他矜色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谦虚了。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昔者庄公为周惠王师,及归,举其军矜其色而自负。”故事中的庄公是一个自负自满的人,他战胜了敌人后,骄傲地炫耀自己的成就,从而形成了“矜色”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矜贵”的发音来记忆“矜色”,因为自负的人常常以自己为贵,高高在上。
- 词语结构
- 矜+ 色
- 详细解释
- 形容人过于自负,以自己的才能、成就为荣耀,看不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