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取予 qǔyǔ
[take and give] 拿取和给予
取予随心
- 详细解释
(1).亦作“ 取与 ”。收受和给予。《管子·幼官》:“著於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汉书·司马迁传》:“然僕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作“取与”。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观取与於宜适,谓虚实於言行,考操业於闺閫,校始终於信効,善否之验不亦易乎!” 宋 苏辙 《民政上》:“臣愚以为严赏罚,勑官吏,明好恶,慎取予,不赦有罪,使佛老之福不得苟且而惑其生。”《明史·朱希周传》:“性恭谨,不妄取予。”
(2).形容操琴时内收和外放的指法。 宋 文天祥 《胡笳曲序》:“庚辰中秋日, 水云 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观也。”
- 基本含义
- 取予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取指取得,予指给予。表示取得别人的东西并加以利用。
- 使用场景
- 取予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利用他人的资源或优势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可以用于描述商业竞争中的策略、政治斗争中的手段,或者个人关系中的占有欲。
- 故事起源
- 取予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狐狸想要吃到高处的葡萄,但无论它怎么跳都够不到。最后,它决定放弃,并对自己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些人在没有取得成功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承认自己的不足。
- 词语结构
- 取予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取”是动词,表示获取、占有,“予”是动词,表示给予、赋予。
- 例句
- 1. 他利用别人的努力取予了自己的成功。2. 这家公司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取予市场份额。3. 政治家常常利用选民的声音来取予自己的权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取予”与“获取他人的东西”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伸手去拿别人的东西,表示取得了别人的利益。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取予相关的成语,如“取长补短”、“取而代之”等,以丰富你的词汇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借了小明的铅笔,取予了我完成作业的工具。2. 初中生:他通过抄袭别人的作业取予了好成绩。3. 高中生:政府通过减税政策取予了企业更多的利润。4. 大学生:他通过利用他人的人脉取予了一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