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事物之间的离别和相聚,也可用于描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之事。
- 例句
- 1. 别离时,我们在燕公楼上告别。2. 父母的离世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燕公楼的意义。
- 基本含义
- 指人事物的离别和相聚,也比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 基本解释
楼名。 唐 燕国公 张说 所建。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卷二:“ 岳阳楼 ,城西门楼也。下瞰 洞庭 ,景物宽阔。 唐 开元 四年,中书令 张説 除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其后,太守於楼北百步復创楼,名曰 燕公楼 。” 宋 陈与义 《望燕公楼下李花》诗:“ 燕公楼 下繁华树,一日遥看一百回。”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人事物的离别和相聚相关的成语,如:“别具一格”、“离乡背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和朋友在燕公楼上一起欢笑。初中生:毕业时,我们在燕公楼上道别。高中生:离家上大学,我在燕公楼上泪别亲人。大学生:她离开这个城市时,我们在燕公楼上告别。成年人:长时间的分别让他们体会到了燕公楼的寓意。
- 故事起源
- 燕公楼的故事源于《左传》,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段真实的事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上,和亲人或朋友告别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详细解释
- 燕公楼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年》:“楚子使子玉聘于燕,燕公不见,子玉归,楚子怒,伐燕。燕人惧,使人请于楚曰:‘为君请楚使,燕公将不见也。’楚人问其故,燕人曰:‘楚使请于燕公,燕公将不见也。’楚人曰:‘君使请,燕公不见,是君使也。’燕人曰:‘楚使请,燕公将不见,是楚使也。’楚人曰:‘君使请,燕公不见,是燕公也。’”意思是说,燕国君主不愿意接见楚国的使者,使得两国关系紧张。后来,楚国派兵攻打燕国,燕国人民感到害怕,派人前去楚国请求和解。楚国人问原因,燕国人回答说:“楚国派使者请求,燕公并不会见,这是楚国的错。”楚国人回答说:“楚国派使者请求,燕公并不会见,这是燕公的错。”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燕公楼成语意味着人事物的离别和相聚,以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