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诰敕这个词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国皇帝的命令和决定。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很少被使用,更多地被用于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讨论中。
- 例句
- 1. 皇帝发布了一道诰敕,要求全国各地加强防汛工作。2. 这份诰敕是皇帝亲自起草的,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发布的诏书和敕命。
- 基本解释
亦作“ 誥勅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宣和遗事》前集:“﹝ 张叔夜 ﹞前来招诱 宋江 和那三十六人归顺 宋 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今日箇受誥勅,做通判到 江西 。”《明史·太祖纪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誥敕。”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皇帝的诏书和敕命的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皇权体系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诰敕”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出了一道诰敕,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政府发布了一份诰敕,要求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皇帝的诰敕在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用。4. 大学生:这篇论文研究了明代皇帝的诰敕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以上是关于“诰敕”这个成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故事起源
- 诰敕这个词语的起源和具体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记载,它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一种权威性文书。在古代,皇帝通过诰敕来颁布政策、法律、政令等,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诰敕”这个成语:1. 将“诰敕”拆分开来记忆,可以将“诰”理解为发布命令的意思,“敕”理解为命令的文书。2. 关联“诰敕”与古代中国皇帝的权威形象,想象皇帝亲自写下并发布命令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诰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诰”是动词,表示发布命令或决定;“敕”是名词,表示皇帝的命令和决定。
- 详细解释
- 诰敕是指皇帝发布的诏书和敕命,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诰敕通常是皇帝对国家大事、政策、法律等作出的重要决定或指示。它是一种正式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