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律准一词常用于形容做事严格、有条不紊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流程、计划、安排等,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等。
- 例句
- 1. 他做事律准,从不马虎。2. 这个团队的工作流程很律准,效率很高。
- 基本含义
- 形容规矩准确,严明有序。
- 基本解释
古人奏乐时,用以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又詔 朴 考正雅乐, 朴 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 京房 为律準,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后来人不解逐律吹, 京房 始有律準,乃先做下一箇,母子调得正了,后来只依此为準。”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规矩,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法规,了解它们的起源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总是律准地按照课件来讲解。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管理很律准,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安排和要求。3. 高中生:学习要律准,不能有半点马虎。4. 大学生:做研究要律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 故事起源
- 律准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原文是“法度律准,无敢怠者。”意思是说法度规定得严明有序,没有人敢怠慢。后来,这个词成为了形容做事规矩、准确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律准与“律法准确”联想起来,律法是指法律、规矩,准确是指精确没有差错。通过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律准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律准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的,律指法律、规矩,准指准确、精确。
- 详细解释
- 律准指行事严格按照规矩,准确无误,没有差错。形容做事认真,严密有条理,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