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赞美、称颂某人的高尚品德、卓越才华等。常用于书信、演讲、赞美文章等正式场合。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真是一位斯人。2. 这位科学家不仅在学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为人谦和有礼,是一位真正的斯人。
- 基本含义
- 指某人的品德、才华、风范等超出常人,令人敬佩和仰慕。
- 基本解释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斯人”相关的成语,如“斯文扫地”、“斯文败类”等,进一步丰富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一位斯人,她总是耐心地教我们知识。2. 初中生:我非常敬佩那位运动员,他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而且为人谦和有礼,真是一位斯人。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优美,他是当代的一位斯人。4. 大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校园里的斯人,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为人谦和,乐于助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项羽被称为“霸王”,他非常傲慢自大,自诩为天下无敌。有一天,项羽与刘邦、韩信等人一起游览山川,他看到山上有一个人正在练剑,剑法熟练而又精妙。项羽非常惊讶,问刘邦这个人是谁。刘邦回答说:“这是斯人。”项羽感到非常羞愧和自愧不如,从此对刘邦等人愈发敬重和顺从。从此以后,“斯人”成为赞美人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斯人”拆分为“此人”,通过这个词语的起源故事来记忆。想象项羽看到那个练剑的人时的惊讶和敬佩之情,从而联想到“斯人”表示一个人非常出众,令人敬佩和仰慕。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构成,没有其他结构。
- 详细解释
- 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华等非常出众,令人敬佩和仰慕。这个成语中的“斯”是指“此”,“人”是指“人物”,表示这个人的品质和才华非常突出,堪称佳人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