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包苴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衣着不整洁、破旧。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注重穿着的人,也可以形容某人在特定场合穿着不得体。
- 例句
- 1. 他穿着包苴的衣服去参加晚宴,真是不得体。2. 那个学生总是包苴地出现在校园里,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衣着破旧、不整洁。
- 基本解释
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南史·何敬容传》:“﹝ 敬容 ﹞拙於草隶,浅於学术,通包苴餉餽,无贿则略不交语。”《新唐书·裴宽传》:“ 宽 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省台》:“包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满门,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姦可也。”参见“ 苞苴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衣着相关的成语,如“衣锦还乡”、“一丝不苟”等,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妹妹的衣服又破又脏,真是包苴。2. 初中生:他的穿着总是包苴,给人一种邋遢的印象。3. 高中生:她明明有很多好衣服,却总是穿得包苴不修边幅。4. 大学生:大学里有些同学穿着包苴,给人一种不敬业的感觉。
- 故事起源
- 包苴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的一段对话。在这个故事中,包苴是指巫山阳面的草木,而“包之”则表示包裹起来。后来,人们将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衣着不整洁、破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包苴”与衣着不整洁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印象。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衣着不整齐的样子,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详细解释
- 包苴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苴者,苏也。曰:‘巫山之阳,可求乎?‘包之。”意即苴是苏草的别称,指的是巫山阳面的草木,而“包之”则表示包裹起来。成语“包苴”形容人的衣着破旧、不整洁,比喻人的穿着不整齐、不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