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以民情为鉴戒。《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按,《国语·吴语》“亦鑑於人,无鑑於水” 三国 吴 韦昭 注引《书》作“民鑑”。
- 基本含义
- 指民众自行监督、管理社会秩序和公共事务的一种现象或方式。
- 详细解释
- 民监是“民众监督”的简称,指的是在社会中,民众自愿参与到社会管理和监督中,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务的一种现象或方式。它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社会事务来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公共治理水平。
- 使用场景
- 民监常常出现在社会问题频发、社会管制不力、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它可以用来表达人民群众自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责任心,也可以用来批评政府或其他管理者的不作为或不力。
- 故事起源
- 民监这个词语的起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它是根据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自行监督、管理社会秩序和公共事务的现象而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民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民”表示人民群众,第二个字“监”表示监督、管理。
- 例句
- 1. 在这个社区,民众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民监,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2. 只有通过民监,才能让社会管理更加民主、公正、高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民众”和“监督”两个词语进行关联来记忆“民监”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民众的角色和监督的含义与成语的基本含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社会治理、公共事务和人民群众参与的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民主治理、社区自治等相关概念和实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里开展了一次民监活动,大家一起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秩序。2. 初中生:社区里的民监组织号召大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通过民监,我们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的行为,维护公民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