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撞击;冲击。 唐 韩愈 《泷吏》诗:“险恶不可状,船石相撞舂。” 宋 曾巩 《喜晴》诗:“况遭积雨驾高浪,沙翻石走相撞舂。” 清 陈维崧 《沁园春·泊舟胥江大风雨》词:“ 胥母门 边,暴雨奔浑,盘涡撞舂。”
- 基本含义
- 形容两种相反的声音同时发出。
- 详细解释
- 撞舂是一个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成语,动词“撞”表示两个物体相互碰撞,名词“舂”指碾压谷物的器具。撞舂的意思是指两种相反的声音同时发出,就像撞击撞击的声音,形容声音混杂、嘈杂。
- 使用场景
- 撞舂常用于形容声音杂乱、混杂的场景,比喻嘈杂的环境或混乱的局面。
- 故事起源
- 撞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4年,鲁国的僖公打算组织一场盛大的宴会,为了庆祝丰收。僖公命令宰相子罕准备了许多美食,但是子罕的儿子子韩却在宴会前夜去世了。子罕在宴会上哭泣,声音与人们欢乐的声音撞击在一起,形成了撞舂的声音。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会场上人声鼎沸,欢呼声和音乐声撞舂在一起。2. 在嘈杂的市场上,摊贩的叫卖声和汽车的鸣笛声撞舂成一片。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同时用力敲打着一个舂米的器具,发出撞击的声音,形成撞舂的声音。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喧宾夺主”、“鸦雀无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同学们的笑声和老师的讲解声撞舂在一起,很热闹。2. 初中生:走廊里传来了打闹声和教师的呵斥声,撞舂成一片嘈杂声。3. 高中生:在图书馆里,学生们的讨论声和图书管理员的提醒声撞舂在一起,显得有些喧嚣。4. 大学生:宿舍里学生们的音乐声和打闹声撞舂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