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纳言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谦虚、虚心的态度,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或待人接物的态度。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纳言的人,总是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2. 她的纳言态度让她在团队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3.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应该具备纳言的品质,能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能够明白并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有谦虚、虚心的态度。
- 基本解释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 秦 汉 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 严尤 。 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 保定 四年改御伯为纳言。 宣帝 末又置侍中。 隋 避 文帝 父 杨忠 诔,改侍中为纳言, 炀帝 大业 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 唐 初为纳言, 唐 武德 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纳言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谦虚、虚心相关的成语,如“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纳言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是一个纳言的孩子,总是能够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具备纳言的品质,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高中生:他的纳言态度使他在团队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纳言的品质,能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成年人:他是一个纳言的人,总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能够理解并采纳这些意见。这种态度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 故事起源
- 关于纳言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理解成语的字义来理解其含义。纳言的意思是能够接纳他人的言语,表示一个人能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理解并采纳这些意见。这种态度是一种谦虚、虚心的态度,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应该具备的品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纳言与“纳闷”这个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纳言是指能够接纳他人的言语,而纳闷是指感到疑惑、困惑。可以将纳言理解为能够接纳他人的言语,而纳闷则是指接纳他人的疑惑、困惑。通过将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纳言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纳言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纳为动词,言为宾语。
- 详细解释
- 纳言是由“纳”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纳,表示接纳、领会;言,表示言语、意见。纳言指一个人能够虚心地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能够理解并采纳他人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