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坚守原则,忠诚不渝。
- 例句
- 1. 他一直以贞则为准则,从不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2. 在困难时期,她展现了她的贞则,坚守信念,不屈不挠。
- 基本含义
- 贞正、忠诚
- 基本解释
谓符合正道的准则。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唐 柳宗元 《杨氏子承之哀辞》:“葆醇熙兮承贞则,懿文章兮好循直。” 明 陈子龙 《送同年赵太史谪闽中》诗之二:“世人慕高位,君子贵贞则。”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贞观之治》以及其他与忠诚、守节相关的成语,以扩展你的中文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一个贞则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向她学习。2. 初中生:他的贞则让他在困难时期保持了坚强的信念。3. 高中生:贞则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准则,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并践行。
- 故事起源
- 贞则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社会风气良好。有一天,太宗遇到了一个贞洁的女子,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背叛丈夫。太宗深受感动,将她的品德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因此形成了成语“贞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贞则”这个成语和守节、忠诚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原则,忠诚不渝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贞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贞,指女子守节;则,指规则、准则。贞则表示守节忠诚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