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在朝官吏的名册。 唐 陆龟蒙 《书<李贺小传>后》:“ 长吉 夭, 东野 穷, 玉溪生 官不挂朝籍而死。”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铭》:“惟公负天才,得高第,復见 范鲁公 、 赵相国 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终于畿令,岂非命歟?” 明 李东阳 《同年祭倪文毅公文》:“跡谢朝籍,魂归江乡。”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 三川 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服和朝帽。
- 详细解释
- 朝籍是指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服和朝帽。在古代中国,朝廷有严格的仪式和礼仪规定,官员在参加朝会时必须穿戴朝服和朝帽,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朝籍”也常用来指代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仪态庄重或者表示对官方事务的关注。
- 故事起源
- 成语“朝籍”源自于古代官员上朝时的礼仪规定。在古代,朝会是皇帝与官员们进行政务沟通和决策的场合,官员们必须按照规定的仪式穿戴朝服和朝帽参加朝会。因此,朝籍成为了表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仪容庄重,穿着朝籍出现在朝会上。2. 这位官员已经被任命为朝籍,可以参加朝会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朝籍”的发音“cháo jí”与“朝集”相似,朝集是指官员们在朝会上集合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朝籍”是指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服和朝帽。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官员制度和礼仪规定,可以深入学习《礼记》等经典著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穿着朝籍,看起来很像一个古代的官员。2. 初中生:老师今天穿着朝籍上课,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古代官员的历史课。3. 高中生:在古代,官员们穿着朝籍参加朝会,这是一种展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方式。4. 大学生及以上:他在公司里的地位很高,每天都穿着朝籍出现在办公室,给人一种庄重而有权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