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地耳的词语解释
地耳的意思
拼音:dì ěr    注音:ㄉㄧˋ ㄦˇ
基本解释

(1).古谓大地的耳朵。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以问地,地有形体,与人无异……问地,则地耳远,不闻人言。”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 四川 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 湖北 、 安徽 两省产量最高。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地下的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详细解释
地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地指地下,耳指耳朵。地耳形象地比喻人们对地下的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地下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使用场景
地耳一词常用于形容对某个领域或某个地方非常熟悉的人。比如,一个人对某个行业的内情非常了解,可以说他是这个行业的地耳。又如,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地下设施等非常熟悉,可以说他是这个地方的地耳。
故事起源
地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谢安传》中。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晋书》中写道:“谢公与吾闻之,地耳了然。”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谢安对地下事物的了解程度,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地耳”。
词语结构
地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得非常清楚,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地耳。2. 这位地质学家对这片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熟悉,是这个地方的地耳。
记忆技巧
可以将地耳的“地”字和“耳”字形象地联想起来。地下的事物就像是被我们的耳朵听到一样清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地耳这个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地下相关的成语,如“地动山摇”、“地利人和”等,以扩展对地下事物的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楼下有一个地下室,我去过很多次,所以我是我家地下室的地耳。2. 初中生:我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尤其是地质学,我想成为一名地耳,了解地球的奥秘。3. 高中生: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古代的地下文化遗址,我希望成为一名历史地耳,探索古代的秘密。
(0)
诗文中出现“地耳”的诗词

拾地耳

野老贫无分外求,每将地耳作珍羞。

山晴老仆还堪拾,客到明朝更可留。

人世百年閒自乐,山斋一饭饱还休。

曲肱偶得同疏食,不是乾坤又孔丘。

(0)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其间瘀絮四百字、车斜二十篇者流,皆韵剧辞殚,瑰奇怪谲。
又题云:奉烦只此一度,乞不见辞。
意欲定霸取威,置仆于穷地耳
大凡依次用韵,韵同而意殊;约体为文,文成而理胜。
此足下素所长者,仆何有焉?
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计生,四十二章麾扫并毕,不知大敌以为如何?
夫斫石破山,先观(搀左换钅)迹;发矢中的,兼听弦声。
以足下来章惟求相困,故老仆报语不觉大夸。
况曩者唱酬,近来因继,已十六卷,凡千余首矣。
其为敌也,当今不见;其为多也,从古未闻。
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戏及此者,亦欲三千里外一破愁颜,勿示他人以取笑诮。
乐天白。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