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拂旦常用于描述天亮之前的景象或时间,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的初步阶段。例如,可以用拂旦来形容某个项目的开始,某个计划的初步阶段,或者某个事物的初始状态。
- 例句
- 1. 天还未亮,他就已经拂旦起床了。2. 这个计划还在拂旦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 基本含义
- 在天亮之前,指黎明时分。也用来形容事情刚开始或初步阶段。
- 基本解释
拂晓。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拂旦视之,则流血涂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夕察之,拂旦报公。”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绛县老人》:“迨夜,各就寝,拂旦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黎明相关的成语,如“破晓”、“旭日东升”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事物初步阶段相关的成语,如“起步阶段”、“初级阶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今天早晨,我在拂旦的时候起床,看到了美丽的日出。2. 小学生:我们班上新来了一位同学,他还处在拂旦阶段,需要大家的帮助和关心。3. 初中生:这个项目还在拂旦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完善它。4. 高中生:每天早上,我都会在拂旦的时候去晨练,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早晨。
- 故事起源
- 拂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二年》中,原文是“拂旦而起”。这句话是描述齐国的公子光在天亮之前起床的情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使用,并广泛流传开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拂旦”与黎明时分的景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在天亮之前,微风轻拂,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 词语结构
- 拂旦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拂”和“旦”。
- 详细解释
- 拂旦是由“拂”和“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拂”意为轻轻地触摸或掠过,“旦”意为天亮或黎明。拂旦的含义是指天亮之前,特指黎明时分。在使用中,拂旦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刚开始或初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