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三国志·魏志·刘馥传》:“ 孙权 率十万众攻围 合肥 城百餘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
- 基本含义
- 比喻虚有其表或伪装成真实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苫蓑原指一种用苫布做的防风雨的衣物,但因为苫布质地粗糙,所以这种衣物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能遮风挡雨的,实际上并不实用。因此,成语“苫蓑”比喻外表看似很好,实际上却是虚有其表,或者是伪装成真实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是虚假或不可靠的。
- 故事起源
- 苫蓑的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百姓谓王莽曰:‘王公苫蓑,百姓皆见之。’”这句话意思是百姓们都看出了王莽的虚伪。从此,“苫蓑”成为了一个形容伪装或虚有其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苫蓑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苫”是苫布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粗糙的布料;“蓑”指的是用苫布做的雨衣。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让人感觉很真诚,但实际上都是苫蓑而已。2. 这家公司的外表看起来很成功,但实际上只是苫蓑,经营状况并不好。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苫蓑”与虚假的外表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穿着一件粗糙的雨衣,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不能真正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花枝招展”、“掩耳盗铃”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是苫蓑。2. 初中生:这本书封面很漂亮,但内容却是苫蓑。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很动情,但我觉得有些苫蓑。4. 大学生:这个商家的广告宣传很吸引人,但产品质量却是苫蓑。5. 成年人:他的承诺听起来很诚实,但我怀疑其中是否有苫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