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装饰外表。《韩非子·有度》:“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上书房》:“日课诗赋,虽穷寒盛暑不輟,皆崇篤实之学,其较往代皇子出阁讲读,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 基本含义
- 粉饰外表,掩盖真相。
- 详细解释
- 饰观是由“饰”和“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饰”意为装饰、美化,指对外表进行修饰;“观”意为看、观察,指对事物进行观察。饰观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装饰外表来掩盖真相,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隐藏着问题或缺陷。
- 使用场景
- 饰观常用于批评人们追求表面光鲜而忽视内在实质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组织或社会在外表上做出虚假的装饰,以掩盖真实的情况。例如,在工作场合,一个人可能打扮得很漂亮,但实际上工作能力很差;在社交场合,一个人可能表现得非常友好,但内心却充满着恶意。
- 故事起源
- 饰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猴子想要吃到高树上的果实,但它身体不够高,无法够到果实。于是,猴子在自己身上系上了一条长长的绳子,并将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了树上。通过拉动绳子,猴子的身体被拉得很长,从而够到了果实。其他动物看到这个情景后,纷纷效仿,也将绳子系在身上。但当它们尝试够到果实时,发现绳子只是装饰,无法真正帮助它们够到果实。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虚假的外表只能饰观,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词语结构
- 饰观的结构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饰”为动词,意为装饰;“观”为名词,意为看、观察。
- 例句
- 1. 他的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但实际上是在饰观。2. 这个产品的包装很漂亮,但质量却很差,完全是在饰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饰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仔细打扮自己的外表,但镜子里反映出的只是虚假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饰观。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饰观相关的成语,例如“掩人耳目”、“表里不一”等,可以帮助加深对饰观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功课虽然不好,但是他总是饰观地说自己很努力学习。2. 初中生:许多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自己的奢华生活,但很多时候只是在饰观。3. 高中生:政府官员常常在新闻发布会上饰观,掩盖真实的问题。4. 大学生:有些公司在招聘时会夸大自己的优势,这是一种典型的饰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