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谏果的词语解释
谏果的意思
拼音:jiàn guǒ    注音:ㄐㄧㄢˋ ㄍㄨㄛˇ
基本解释

(1).橄榄的别名。 宋 赵蕃 《倪秀才惠橄榄》诗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諫果欲谁从?” 元 王祯 《农书》卷九:“橄欖生 岭 南及 闽 广 州郡……其味苦酸而涩,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为諫果。” 王统照 《春雨之夜》:“不过这等思想的芳香却使人如嚼‘谏果’,从辛涩中得出甘苦的味道。”
(2).油柑的别名。梵语作庵罗、庵摩勒,义译为无垢果。又称馀甘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谏笋谏果》:“又记 涪翁 在 戎州 日,过 蔡次律 家,小轩外植餘甘子,乞名於翁,因名之曰 味諫轩 。其后 王子予 以橄欖送翁,翁赋云:‘方怀 味諫轩 中果,忽见金盘橄欖来,想见餘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然则二物亦可名之为諫果也。”

基本含义
指劝谏所带来的果效或结果。
详细解释
谏果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谏,指的是对上级或有权势者进谏,提出忠告或劝告;果,表示果实或结果。谏果的含义是指劝谏所带来的果效或结果。它强调了劝谏的重要性,以及劝谏者可以通过正确的劝谏产生积极的影响。
使用场景
谏果常用于讨论劝谏的重要性和效果。它可以用来形容劝谏者的努力得到了明显的成果,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应该勇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故事起源
关于谏果的具体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劝谏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被用来强调劝谏的重要性和价值。谏果这个成语可以被视为对这些劝谏故事的总结和概括。
词语结构
谏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属于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1. 他的真诚劝谏终于取得了谏果。2. 只有勇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才能够收获谏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谏果”拆分为“谏”和“果”来记忆这个成语。谏可以联想为劝谏,果可以联想为结果。想象一个人通过劝谏带来了积极的结果,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上的劝谏故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著名的劝谏故事,如“苏秦六国论”和“岳飞上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谏言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学生会代表向校长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取得谏果。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勇于劝谏的官员,他们的谏言对国家产生了重要的谏果。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取得谏果。
(0)
诗文中出现“谏果”的诗词

庚申正月十三夜立春·其二

痴未能除早绝贪,此生端合住茅庵。

岂无松竹梅三友,祇有诗书画一龛。

瑞现昙花都是幻,味寻谏果要回甘。

今宵谁共谈风月,默数星辰看斗南。

(0)

观书

今此旅况百不堪,把卷胜与时人谈。

老僧看经但遮眼,奇思奥义时微参。

多年意绪忽感触,欣然谏果初回甘。

得意径欲与人语,口对俗客如三缄。

古人之心适余意,及其圣处令余残。

虽云此其糟粕耳,无穷义蕴此中含。

无言之言在神会,文字有味谁能芟。

每忆銮江校书日,日入秘阁披琅函。

迫于程限难悉记,精妙字字中心谙。

异味罗列促亟食,不及咀嚼逾令馋。

轻舟下峡爱山水,过眼恨不容幽探。

人情所恋孰不尔,空花变灭怜优昙。

得窥宝藏意已快,欲尽携取宁非贪。

近来观书聊适意,倦即掩卷无余监。

虞卿穷愁偏好事,笑余困顿慵且憨。

毕竟于此犹未厌,又闻谯鼓声谭谭。

(0)

绿意.赋绿菜

终朝采绿。奈涧深水冷,曾不盈掬。

晞发阳阿,怀远伤今,无言自媚空谷。

缁磷久谢尘清旷,但漱石、琼华如沐。

等恁时、月满潮平,剪取半溪春縠。

幽绝青衣水畔,羡行芳志洁,馨逸三蜀。

苦笋春盘,谏果秋轩,好共追陪高躅。

寒陵一片谁镌刻,胜十赉、华阳仙箓。

伴绮筵、荐俎高情,只有史君炎玉。

(0)

书悔

过后思量百悔迟,昨宵当面错良期。

玉盘谏果亲传出,瑶札情悰密递知。

蹑迹潜教人静后,卸头明示睡来时。

如何误会消魂意,半晌绸缪只论诗。

(0)

谢陈小豪先生赠仁言利溥纪念牌

景公昔繁刑,市中有鬻踊。

为感晏子言,汤网三面纵。

治典有重轻,所贵因时用。

谏果何补,期会适巧中。

吾友小豪子,援溺怀隐痛。

系铃期解铃,铃解反吾颂。

雨露本天功,贪天虑惑众。

对此纪念物,聊借碧纱幪。

持置香案前,晨夕伴清供。

(0)

夜读

虚室夜迟迟,孤镫静读诗。

欲求开卷益,合以古人期。

谏果回甘后,心花怒放时。

姮娥能解事,送影入深帷。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