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谈连绵不断,如绵绵不绝的絮语。
- 例句
- 1. 他在演讲中绵絮不断,让听众久久不能忘怀。2. 她的话绵絮不绝,让人听得有些烦躁。
- 基本含义
- 绵绵不绝的絮语
- 基本解释
亦作“緜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后汉书·徐穉传》“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有死丧负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鸡一隻,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婚礼,纳采有……绵絮、长命缕、乾漆。绵絮,取其调柔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东郊土物诗》注云:‘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绵絮相关的成语,如“绵里藏针”、“绵绵无绝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一直绵絮不断地说,老师都听糊涂了。2. 小学生:老师问问题,小红绵絮般地回答,让同学们都佩服不已。3. 中学生:辩论赛上,他绵絮不断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 故事起源
- 绵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陈子昂的文人,他的文辞华丽,善于辞章。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辩论时,朋友被他绵绵不绝的言辞所击倒,无法反驳。朋友感叹道:“你的话就像绵绵不绝的絮语一样,我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绵絮”来形容说话连绵不断的情形。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绵絮想象成一片片细碎的棉絮,随风飘舞,不绝不断。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绵絮
- 详细解释
- 形容说话连绵不断,绵绵不绝,像细碎的絮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