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将被攻破之城。《荀子·议兵》:“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 晋 潘岳 《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尽,必不坐而待缚。”
- 基本含义
- 指处境危险、难以保全的城市或地方。
- 详细解释
- 危城是由“危”和“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指处于危险境地的城市或地方。形容局势危急,难以保全。
- 使用场景
- 危城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处境危险、难以保全的情况,可以用在讨论战争、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话题中。
- 故事起源
- 危城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当时蜀国攻打魏国,军队进入了魏国的边境地区,但由于魏国军队的强大反击,蜀国军队被困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无法突围。这个地方被称为危城。最后,诸葛亮运筹帷幄,成功地解围,保住了蜀国的军队。
- 词语结构
- 成语危城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地区经历了数次战争,已经成为了一个危城。2. 在这次自然灾害中,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危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危城和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蜀国军队被困在危险的境地,而诸葛亮运筹帷幄,成功解围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其他战略和智慧,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历史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城市变成了危城,大家都要小心。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危城的故事,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3. 高中生:在这个危城中,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4. 大学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认识到整个世界都可能成为危城,需要共同努力维护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