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香名。 宋 贺铸 《宿芥塘佛祠》诗:“开门未扫梅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元 黄溍 《夏日漫书》诗:“枕上初残柏子香,鸟声帘外已斜阳。”
- 基本含义
- 指柏木散发出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令人敬重。
- 详细解释
- 柏木是一种常绿树木,其木材具有香味,被人们广泛喜爱。成语“柏子香”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品质优良,令人敬佩。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也可用于形容一些事物具有高尚的品质。
- 故事起源
- 成语“柏子香”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据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季康子的贵族,他的品德高尚,令人钦佩。后来,有人问季康子的儿子季文子:“你父亲的品德如何?”季文子回答说:“柏子香。”这句话成为了后来形容高尚品德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柏子”和“香”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的为人正直善良,真是个柏子香的人。2. 她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柏子香的品德,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柏木的香味,将柏木的香气与高尚品德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品德高尚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柏子香,他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妈妈是我的柏子香,她对我要求很严格,但也非常关心我。3. 高中生:我爷爷是我心目中的柏子香,他为人正直,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