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旌干 ”。旗竿。 唐 郑愔 《塞外》诗之三:“边声入鼓吹,霜气下旌竿。”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排仪仗,列旌干,疾忙到此设香案。”
- 基本含义
- 旌竿指的是旗杆,比喻权势、威严。
- 详细解释
- 旌竿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扬起旗帜的竿子,代表着军队的威严和权势。在成语中,旌竿常常用来比喻权势高峻、威严不可侵犯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旌竿一词多用于形容权势威严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官场上的高官显贵,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的有权势的人或事物。
- 故事起源
- 旌竿一词的故事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据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将领,曾经统领大军征战天下。在一次战斗中,项羽的军队困于敌军重围之中,士气低落。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亲自上前抓起旗杆,高举起来,像旌竿一样屹立不倒,激励士兵继续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旌竿成为了形容权势威严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旌竿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 1. 他是公司的旌竿,拥有无可动摇的权威。2. 这座建筑的外观高大威严,宛如一座旌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旌竿的形象与权势威严联系起来,想象一根高耸的旗杆代表权势,以此记忆旌竿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权势、威严相关的成语,如高山仰止、龙潜凤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旌竿,大家都很尊敬她。2. 初中生:他是学校的旌竿,每次发言都非常有分量。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的地位就像旌竿一样高,无人能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