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不一致。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这种不真实、不诚实的行为的批评。
- 例句
- 1. 他平时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是麦秀两歧。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实际上却是麦秀两歧。
- 基本含义
- 麦秀两歧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言谈举止不端正,言行不一致的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用法和起源,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者参考在线资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要做作业,结果却玩游戏,真是麦秀两歧。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总是表现得很好,但在家里却很懒散,真是麦秀两歧。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实际上却做了很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真是麦秀两歧。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麦秀两歧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村社会。在古代,农民和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言行举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端正,言行不一致时,就用麦秀两歧来形容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一边拿着麦子,一边读书,表示他既是农民又是读书人,但他的言行却不一致,内心和外表不一致,这就是麦秀两歧。
- 词语结构
- 麦秀两歧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其中“麦秀”是形容词性的修饰词,表示农民和读书人的对比;“两”是数量词,表示两个;“歧”是名词,表示方向的不同。
- 词语解释
- mài xiù liǎng qí ㄇㄞˋ ㄒㄧㄨˋ ㄌㄧㄤˇ ㄑㄧˊ
麦秀两歧(麥秀兩歧)
亦作“ 麦秀两岐 ”。1.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艺文类聚》卷十九引《东观汉记》:“ 张湛 为 渔阳 太守,开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 张君 为政,乐不可欺。”《宋史·五行志二下》:“ 乾兴 元年五月, 南剑州 麦一本五穗, 绵州 麦秀两歧。”
(2). 唐 教坊曲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麦秀两岐》。”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文酒清话》云:‘ 唐 封舜臣 性轻佻, 德宗 时使 湖南道 。经 金州 ,守张乐燕之,执盃索《麦秀两岐》曲,乐工不能。’”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