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品德高尚。
- 详细解释
- 卓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卓指出众、杰出,锡指赐予、赏赐。卓锡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值得他人赏识和赞赏。
- 使用场景
- 卓锡一词常用于赞美优秀的人才,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工作场合、学校、社交场合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具有出色的能力,或者在品德方面表现出众。
- 故事起源
- 卓锡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讲述了鲁国公子卓文君为了救父亲而嫁给匈奴的故事。卓文君是一个才貌双全、聪明伶俐的女子,她为了保护父亲,不惜嫁给了匈奴的王子。她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匈奴人的尊重和赞赏。因此,人们将卓文君的行为和品德称为“卓锡”。
- 词语结构
- 卓锡由两个汉字组成,卓在前,锡在后。卓指出众、杰出,锡指赐予、赏赐。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展现出卓锡的才能,得到了老板的赏识。2. 她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使她成为这个团队中的卓锡之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卓锡的发音“zhuó xī”与“卓越”、“才能”等词语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或者查阅相关的词典来进一步了解卓锡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出卓锡的才能,获得了第一名。2. 初中生:她的卓锡品德和出色的演讲技巧使她成为学校的代表。3. 高中生: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卓锡的成就,得到了导师的赞赏。4. 大学生:她的卓锡能力和领导才能使她成为学生会主席。5. 成人:他的卓锡业绩和领导能力使他成为公司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