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茅竹的词语解释
茅竹的意思
拼音:máo zhú    注音:ㄇㄠˊ ㄓㄨˊ
基本解释

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城中无居民,止有茅竹屋数十百区,以为军营。” 宋 陆游 《数日秋气已深清坐无酒戏题长句》:“渐近重阳天气嘉,数椽茅竹淡生涯。” 许杰 《惨雾》:“一株嫩茅竹,那里可以挡风呢?”

英文翻译

1.bamboo cane

基本含义
茅竹是指茅草和竹子,代表了贫苦之家的住所。
详细解释
茅竹是由茅草和竹子两个元素组成的成语。茅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可以用来搭建简单的房屋;竹子是一种坚韧、耐用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房屋的结构。茅竹这个成语引申为贫苦之家的住所,表示生活简朴、贫困的境况。
使用场景
茅竹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贫苦之家的住所,也可以用来比喻生活简朴、朴实无华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用在描述农村的环境、贫困家庭的生活等场景中。
故事起源
茅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茅草和竹子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常见材料。在贫困的农村地区,人们常常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简单的房屋,因此茅竹成为了贫苦之家的象征。
词语结构
茅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他家住在茅竹之中,生活非常贫困。2.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一直过着茅竹之间的朴素生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茅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贫困的家庭住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简陋房屋中,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茅竹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茅竹相关的成语和诗词,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竹帘依旧听松声”,这些作品中常常描绘了贫苦之家的景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奶奶家住在茅竹里,她的房子很简单。
2. 初中生
茅竹这个成语形容了贫困家庭的住所。3. 高中生:他们一家住在茅竹之中,但他们仍然过着朴实的生活。
(0)
诗文中出现“茅竹”的诗词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伯小酌

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

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

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办新晴。

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0)

春晖亭为榉川子赋

昔人念亲心何如,喻彼百草蒙春晖。

一川含绿草方长,满地落红春已归。

草欲报春春忽改,子欲养亲亲不待。

嗟哉物尔人亦然,对草无言泪如海。

阳春有脚还复来,今年花谢明年开。

慈亲一去不复见,画图空写春风面。

榉川有子思报亲,结茅竹亭留白云。

亲恩难酬春易过,独倚栏干怨春暮。

寄言孝子须惜时,流光暗促亲颜移。

春盘荐脆须及早,莫待酒浇坟上草。

(0)

开梅山

开梅山,梅山开自熙宁之五年。

其初连峰上参天,峦崖盘■阂群蛮。

南北之帝凿混元,此山不圮藏云烟。

跻攀鸟道出荟蔚,下视蛇脊相夤缘。

相夤缘,穷南山。

南山石室大如屋,黄闵之记盘瓠行迹今依然。

高辛氏时北有大戎寇,国中下令购头首。

妻以少女金盈斗,遍国无人有畜狗。

厥初得之病耳妇,以盘覆瓠化而走。

堪嗟吴将军,屈死㹞㹞口。

帝皇下令万国同,事成违信道不容。

竟以女妻之,狗乃负走逃山中,山崖幽绝不复人迹通。

帝虽悲思深,往求辄遇雨与风。

更为独力之衣短后裾,六男六女相婚姻。

木皮草实五色文,武溪赤髀皆子孙。

侏离其声异言语,情黠貌痴喜安土,自以吾父有功母帝女。

凌夷夏商间,稍稍病侵侮。

周宣昔中兴,方叔几振旅。

春秋绝笔逮战国,一负一胜安可数。

迩来梅山恃险阻,黄茅竹箭霪雾雨。

南人颠踣毙溪弩,据关守隘类穴鼠。

一夫当其阨,万众莫能武。

欲知梅山开,谁施神禹斧。

大使身服儒,宾客盈幕府。

檄传徭初疑,叩马卒欢舞。

坦然无障塞,土石填溪渚。

伊川被发祭,一变卒为虏。

今虽关梁通,失制后谁禦。

开梅山,开山易,防獠难,不如昔人闭玉关。

(0)

寓栖隐僧舍读书

茅竹无钱结翠霞,归来栖止梵王家。

夜窗听雨翻书叶,晓研凌霜注井花。

已隔朱楼安管钥,独寻碧涧问津涯。

芦帘纸帐门如水,兀坐蒲团事不赊。

(0)

野翁堂

朝市若山林,意适无远近。

结庐在城郭,茅竹怀远韵。

汉吏贵无华,鲁礼从先进。

(0)

静息

茅竹荒墟地,菰蒲野水天。

故园长莽莽,归兴自翩翩。

文字留身后,瓶罂满眼前。

海棠知我意,故作小春妍。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