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险僻 xiǎnpì
[perilous and out-of-the-way] 险恶而偏僻
险僻的山路
- 详细解释
(1).险阻偏僻。《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太祖 以 云南 险僻,不欲用兵。”
(2).生僻;不多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其一韵之中,可用者不过数字,餘皆险僻艰生,备而不用者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地方偏僻。
- 使用场景
- 险僻一词常用于形容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也可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偏离常态,与大众隔离。
- 故事起源
- 《汉书·地理志》中有“险僻”一词的记载。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地理条件恶劣等原因,一些地方往往人迹罕至,因此形成了“险僻”一词。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个小山村位于山区,交通险僻,很少有人来。2. 这座古老的城堡建在一个险僻的山峰上,几乎无人问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偏僻的山区,山高路险,人烟稀少,这个地方就是险僻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地理、交通、人口等相关的成语,例如“荒凉”、“人迹罕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住在一个险僻的山村,每天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2. 初中生:这个小岛位于海上,险峻的岩石环绕,非常险僻。3. 高中生:这个偏僻的山区缺乏交通设施,很少有人去,但景色非常美丽。4. 大学生:这个城市的东部地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因此发展相对较慢,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