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 基本含义
- 指火灾、灾难。比喻危险、困境或灾祸。
- 详细解释
- 劫火源自佛教经典《佛说阿弥陀经》,指的是世间的火灾、灾难。在现代汉语中,劫火常常用来比喻各种危险、困境或灾祸,形容情况非常严重。
- 使用场景
- 劫火一词常用于形容严重的灾难、危险或困境。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灾害、社会事件、个人遭遇等方面,表达对困境的深切忧虑和警示。
- 故事起源
- 劫火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经文中提到,世间有八种劫火,分别为火劫、水劫、风劫、人劫、刀劫、贼劫、兵劫和鬼劫。这些劫火代表了人们在世间所面临的各种灾难和困境。
- 词语结构
- 劫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 1. 这场洪水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劫火。2. 这场疫情是我们社会面临的一场巨大劫火。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劫火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一场大火中,情况非常危险和困难,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劫火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劫火相关的成语,如劫后余生、火中取栗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困境、危险相关的成语,如逆境求生、穷途末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晚上我们家附近发生了一场大火,真的是一场劫火啊!2. 初中生:这个时期的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劫火,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考试前的最后几天真的是一场劫火,要复习那么多知识,压力好大。4. 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竞争,真的是一场劫火,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