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竖褐多用于形容人的姿态或态度,一般带有贬义。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自负、骄傲、目中无人的样子。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特定场合表现出的自信和傲慢。
- 例句
- 1. 他一副竖褐的样子,好像自己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人。2. 她竖褐着脖子,对别人的建议置若罔闻。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脖子向后仰,昂首挺胸的姿态。形容人自信、傲慢、高傲的样子。
- 基本解释
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 杨倞 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裋褐” 唐 司马贞 索隐:“裋,一音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信、傲慢相关的成语,如“傲慢无礼”、“目空一切”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些情感和态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竖褐地站着,好像是班级里最聪明的人。2. 初中生:他一副竖褐的样子,不肯听别人的建议,总是觉得自己最聪明。3. 高中生:她竖褐着脖子,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自以为是。
- 故事起源
- 竖褐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十六年》:“竖褐而出。”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允常常昂首挺胸,自以为是,表现出傲慢自大的态度。后来,这种姿态被当时的人们用“竖褐”来形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竖褐”与昂首挺胸的姿势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竖直地站着,脖子向后仰,昂首挺胸,表现出自信和傲慢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竖褐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竖褐是由“竖”和“褐”两个字组成。竖指向上直立,褐指颈项。竖褐形容人的脖子向后仰,昂首挺胸的姿态,表示人的自信、傲慢和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