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避贤路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因为自卑或害怕与有才能的人竞争而选择避开他们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与优秀人才合作或接触的人,或者那些害怕自己才能被比下去的人。
- 例句
- 1. 他总是避贤路,从来不愿意与有才能的人合作。2. 她选择了避贤路,因为她害怕自己的能力无法与他人竞争。
- 基本含义
- 避开有才能、有智慧的人,以免自己受到威胁。
- 基本解释
避位让贤。语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晋书·元帝纪》:“帝遣使谓 敦 ( 王敦 )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 瑯邪 ,以避贤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简文 更答曰:‘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魏书·辛雄传》:“ 雄 面辞曰:‘臣不能死事,俛眉从贼,乃是朝廷罪人,纵陛下不赐诛罚,而北来尚书勋高义重,臣宜避贤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避贤路相关的成语,例如“避世绝俗”、“避实就虚”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参加这个比赛,因为我怕遇到很聪明的对手,所以我选择了避贤路。2. 初中生:他宁愿独自完成这个项目,也不愿意与有才能的同学合作,他一直在避贤路。3. 高中生:她总是避贤路,从来不与那些有才华的人交朋友,她害怕自己的能力会被比下去。4. 大学生:他选择了避贤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与那些有才华的人竞争。
- 故事起源
-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很有才能和智慧的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贤哲和愚者。贤哲非常聪明,他的才智无人能及,而愚者则相反,他无论做什么都显得愚笨。有一天,愚者遇到了贤哲,他非常害怕自己的愚笨会被贤哲的聪明所折服,于是他选择了避开贤哲的路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躲避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这个人非常害怕自己的愚笨会被对方看出来,于是他选择了避开对方的路线。
- 词语结构
- 避贤路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字“避”表示避开、回避;第二个字“贤”表示有才能、有智慧的人;第三个字“路”表示道路、路线。
- 详细解释
- 避贤路是一个描述人们逃避或回避有才能、有智慧的人的成语。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因为害怕与有才能的人竞争,所以选择了远离他们的路线。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有才能的人的嫉妒和恐惧,以及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