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明识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见识,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睿智的决策能力。
- 例句
- 1. 他的明识使他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2. 这位教授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广博的明识。
- 基本含义
- 明智的知识和见识。
- 基本解释
(1).透彻了解。《孔丛子·陈士义》:“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
(2).高明的见识。《晋书·荀勖传》:“又尝在帝坐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 宋 曾巩 《移沧洲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余尝观 羲之 諫 殷浩 北伐书,喜其事理通畅,深中当时之弊;劝其辑和朝廷,又见明识远略。”
(3).明理,有见识。《南史·刘穆之传》:“其妻 江嗣 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母 成国太夫人 程氏 ,亦好读书,明识过人,志节凛然。”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明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才高八斗”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语言技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拥有一颗明识的头脑。2. 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修养明识,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3. 高中生:明识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判断能力。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明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做好准备。
- 故事起源
- 《晋书·胡广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胡广是晋代的一位官员,他年轻时以聪明才智闻名。有一次,他在王宫中看到了一只蜣螂,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因此得到了晋文公的赏识。从此以后,胡广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称他为“明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明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智慧的明灯,能够照亮一片区域,代表着自己的明智和知识。
- 词语结构
- 明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智、明了,而“识”则表示知识、见识。
- 详细解释
- 明识意为明智的知识和见识,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所获得的深刻的理解和明智的判断能力。明识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正确的判断,具有辨别是非、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