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犯了罪怕受制裁。
[构成]
动宾式:畏|罪
[例句]
他畏罪自杀了。(作状语)
- 近义词
惧罪
- 基本含义
- 害怕犯罪或违法行为的惩罚
- 详细解释
- 畏罪是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感到害怕和恐惧。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违法行为的抵触和忌惮,是一种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之情。
- 使用场景
- 畏罪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恐惧和不敢轻举妄动的心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理性和遵守法律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畏罪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倡“罪惟恐不悔,悔惟恐不改”,强调人们应该对犯罪行为心存敬畏之情。后来,畏罪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畏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畏罪心重,从未有过任何犯罪行为。2. 这个小偷畏罪心强,连续三次作案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畏罪这个成语:1. 将畏罪的发音“wèi zuì”与“危罪”相连,危罪表示违法犯罪行为,帮助记忆畏罪的含义。2. 可以将畏罪与“违法恐惧”这个词组进行联想,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畏罪相关的成语,如“畏首畏尾”、“畏妻如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畏罪心重,从不敢偷别人的东西。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畏罪心重,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行为。3. 高中生:畏罪心使我远离了不良的诱惑,保持了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