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大师﹞遂驻锡卓菴,名其地曰 龟洋 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诗僧 齐己 驻锡 巴陵 ,欲吟一诗,竟未得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锡杖御盗》:“ 康熙 中, 諦辉和尚 驻锡 灵隐寺 ,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锡杖横山门间,今夜有凶人来,当慎之。’”《人民日报》1981.2.28:“我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和尚当年驻锡的 白龙寺 。”
- 基本含义
- 停留、驻扎、居住
- 详细解释
- 指暂时停留在某个地方,类似于居住或驻扎。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某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不是长期居住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此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原文为:“齐人驻锡于郓。”意为齐国人暂时停留在郓国。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汉语中的常用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在北京驻锡了一个月,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2. 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在乡村驻锡度假,远离城市的喧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驻锡”与“居住”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暂时停留在一个地方,类似于短期居住。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运用例句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旅行和居住相关的成语,例如“归心似箭”、“临渊羡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爸爸妈妈驻锡在乡村度假,玩得很开心。2. 初中生:寒假期间,我打算驻锡在图书馆,好好学习。3. 高中生:我计划驻锡在上海一段时间,体验这座大都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