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德行和才能出众,可以用来夸奖有出色表现的人。
- 例句
- 1. 他是我们班的艾绶学生,成绩优秀,品德高尚。2. 这位艾绶教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扬。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出色。
- 基本解释
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汉 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劒、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其色似艾。”《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以 宣 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德和行为出色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行优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艾绶学生,每次考试都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这位老师教学认真负责,是一位艾绶教师。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是一个艾绶的人。
- 故事起源
- 艾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王时期。文王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以仁德著称,深受人民爱戴。在一次巡视时,文王看到一位贤良的女子正在绣制一条美丽的艾绶。文王对她的绣艺赞叹不已,称赞她的品德和才能像绣制的艾绶一样出色。从此,艾绶成为了形容人品德和才能出众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艾绶”与优秀的绣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绣制精美的艾绶代表着人的品德和才能出众。
- 词语结构
- 艾绶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名词“艾绶”组成。
- 详细解释
- 艾绶源自于《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一句诗:“大姒嗣徽音,艾绶绥之。”艾绶指的是一种绣带,用来表示对人的赞美和称赞。成语“艾绶”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优秀,值得赞美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