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符契常用于形容事物相符合、符合心意或符合规定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一致、合作默契;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与规定相符合、符合要求。
-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合作非常符契,工作效率很高。2. 这份报告符契了我们的要求,可以直接提交上级部门。3. 他们的意见完全符契,没有任何分歧。
- 基本含义
- 符契指事物相符合,符合心意或符合规定。
- 基本解释
(1).犹符节。《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 符节 ”。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符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符契相关的成语,如“心心相印”、“默契十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合唱队演唱得非常符契,大家的声音都很和谐。2. 初中生:我们的团队合作默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互相配合得很好。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和题目不符契,需要重新修改。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完全符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 故事起源
- 符契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周朝时,有一位叫符翟的人,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判断。有一次,符翟在村庄里看到一只牛,他立刻就能判断这只牛的品种、年龄和健康状况,并且准确地预测了将来的收成。因此,符翟被人们称为“符契”,并成为了一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符契这个成语。可以将“符契”联想成“符合契合”,表示事物相符合、符合心意或符合规定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符契是由“符”和“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符”是动词,表示符合;“契”是名词,表示契合。符契的结构是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符契是由“符”和“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符”指符合,契指契合。符契表示事物相符合,符合心意或符合规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