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政理 zhènglǐ
[political affairs] 政治
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详细解释
(1).谓为政之道。《鬼谷子·本经阴符》:“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故当时政理清明,风俗淳厚。”
(2).谓有卓越的政绩。《后汉书·张衡传》:“ 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 、 韩信 ,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3).政治。《管子·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理’下文作‘治’,此作‘理’者, 唐 人避讳,而后儒未订也。”
- 基本含义
- 政理指的是政治和治理,是指对政治事务的处理和管理。
- 使用场景
- 政理常用于描述政治事务的处理和管理。可以用来表达对政治体制、政策和治理方式的评价,也可以用来指导政府、组织或个人在政治和治理方面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政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政治和治理是国家和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对政治和治理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政理这个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政治和治理的重视和思考。
- 词语结构
- 政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简洁明了。
- 例句
- 1. 好的政理能够带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 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政理水平。3. 政理不善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政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政治和治理是两条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线,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政理。
-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了解政治和治理的发展历程。2. 学习相关的政治学和管理学知识,提高对政治和治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政理是国家的大事,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2. 初中生:政理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政治和治理。3. 高中生:政理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学习相关的政治和管理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4. 大学生:政理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