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红旆的词语解释
红旆的意思
拼音:hóng pèi    注音:ㄏㄨㄥˊ ㄆㄟˋ
基本解释

红旗。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唐 刘禹锡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 前蜀 韦庄 《题裴端公郊居》诗:“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基本含义
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革命斗争和胜利。
详细解释
红旆一词源自古代战争中用来标志指挥所在的旗帜。红色象征着革命精神和斗争的激情,旆指的是旗帜,表示红色旗帜。成语“红旆”常用来形容革命斗争的旗帜,也可引申为象征胜利和权威。
使用场景
红旆一词多用于形容革命斗争中胜利的旗帜,也可用于形容某个事物象征胜利和权威,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历史书籍以及相关文学作品中。
故事起源
红旆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战争中。在战场上,将领们常常用红色的旗帜作为指挥所在的标志,以鼓舞士兵的斗志和士气。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旆逐渐成为象征革命和胜利的标志。
词语结构
红旆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红”和名词“旆”组成。
例句
1. 革命的红旆高高飘扬在天空中。2. 这个国家的红旆象征着胜利和权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红色的旗帜代表革命和胜利的意义,将“红旆”的含义牢记于心。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红旆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与红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画了一面红旆,代表着我们学校的团结和努力。2. 初中生:红旆在革命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激励人们为自由而奋斗。3. 高中生:红旆是革命斗争中的象征,象征着胜利和力量。4. 大学生:红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人民的斗争和胜利。希望以上关于“红旆”的学习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
(0)
诗文中出现“红旆”的诗词

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都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0)

水调歌头·其二送谢倅之临安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

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

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

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

日边仍有知己,应剡荐章间。

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0)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0)

夜游西武丘寺八韵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0)

和毛维瞻郎中见寄

高贤烦出使,妙柬盖从中。

红旆临江浦,牙樯列岸枫。

颁条苏旧俗,吊古访遗宫。

令信遗文简,刑平狱户空。

九重天眷异,千里物情通。

识面烟波际,论心气类同。

断金捐畛域,倚玉愧蒿蓬。

别思知何似,秋云日夜东。

(0)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

六纛双旌万铁衣,并汾旧路满光辉。

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日归。

诗作马蹄随笔走,猎酣鹰翅伴觥飞。

此都莫作多时计,再为苍生入紫微。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