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上百次地回旋。一说鉤通“ 奏 ”。“鉤百”谓趋走百里。《庄子·达生》:“ 庄公 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鉤百而反。” 成玄英 疏:“任马旋回,如鉤之曲,百度反之,皆復其跡。”《吕氏春秋·适威》:“以为 造父 不过也,使之鉤百而少及焉。” 陈奇猷 校释:“‘鉤百’即‘奏百’,亦即‘走百’、‘趋百’,係古人恒言,义为趋走百里……‘使之鉤百而少反焉’,谓使之趋走百里而少顷即返耳。”
- 基本含义
- 用钩子捞取百姓的财物。
- 详细解释
- 钩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用钩子捞取百姓的财物”。钩百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正当的行为,指的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百姓的财物或利益。
- 使用场景
- 钩百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以及那些利用职权或权势欺压百姓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钩百的起源,有一个古代的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权势,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百姓的财物。这个消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非常愤怒,并决定惩罚这个官员。皇帝下令将这个官员的名字刻在一块石头上,并让人将石头用钩子吊在城门口作为警示,以警告其他官员不要效仿他的行为。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钩百”。
- 词语结构
- 钩百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钩”和名词“百”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官员利用职权钩百,最终被法律严惩。2. 我们要坚决打击那些以不正当手段钩百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钩百”的方法可以是将其与故事起源相结合,想象钩子悬挂在城门口的情景,以及皇帝对不正当行为的严惩,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 除了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使用场景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来深入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偷用钩子钩百,偷了很多人的钱包。2. 初中生: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钩百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 高中生:这位官员被揭发利用职权钩百,最终被法律惩处。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杜绝一切钩百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