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野狐涎的词语解释
野狐涎的意思
拼音:yě hú xián    注音:ㄧㄜˇ ㄏㄨˊ ㄒㄧㄢˊ
使用场景
野狐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或行为虚伪、假意。可以用于讽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真诚,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人。
例句
1. 他的表情看起来很真诚,但实际上却充满了野狐涎。2. 别被他的野狐涎所迷惑,他并不是真心对待你的。
基本含义
指虚伪、假意的表情或行为。
基本解释

据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载:“ 捷 能使人随所思想,一一有见,人故惑之。大抵皆南法,以野狐涎与人食而如此。其法:以肉置小口罌中,埋之野外,狐见而欲食,喙不得入,馋涎流堕罌内,渍入肉中。乃取其肉,曝为脯末,而置人饮食间。”因以“野狐涎”指迷惑人的话。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旌论衡》:“説法谩称狮子吼,魅人多是野狐涎。”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则你那癆病损的身躯难过遣,可怎生添上喘,央及杀粉骷髏也吐不出野狐涎。” 清 朱彝尊 《醉太平》曲:“野狐涎笑口,蜜蜂尾甜头,人生何苦鬭机谋,得抽身便抽。”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虚伪、假意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了解,如“虎头蛇尾”、“虚与委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我说谎了,他的话里都充满了野狐涎。2. 初中生:她表面上对我很友好,但我知道她的行为只是野狐涎。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野狐涎,完全没有真诚的态度。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常常用野狐涎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5. 成年人:这个政客总是口是心非,他的言辞充满了野狐涎。
故事起源
野狐涎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内篇·天地》一章。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杀了一只野狐,将它的涎涂在自己的脸上,然后装作哀伤的样子告诉别人他的亲人被野狐咬死了。人们看到他的虚伪行为后,便形成了这个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野狐涎与虚伪、假意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脸上涂满了野狐的涎,然后装作哀伤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详细解释
野狐涎是由“野狐”和“涎”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野狐指的是野生的狐狸,而涎则指的是口水。野狐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故意假装虚伪的表情或行为,类似于狐狸张口吐出来的口水,表面上看起来很真诚,实际上却是虚假的。
(0)
诗文中出现“野狐涎”的诗词

赠王伯长主簿

学诗大略似参禅,且下功夫二十年。

君要亲尝狮子吼,法须尽吐野狐涎

几人错会先师话,吾辈元齐古佛肩。

天遣放翁穷不死,茶山钵袋未曾传。

(0)

徵青州长老嘲僧门·其二

出家比要离生缘,争是争名更在先。

说法谩称狮子吼,魅人多使野狐涎

行婆饷送新童子,居士抄条施利钱。

蚕食万民何所用,转教海内有荒田。

(0)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其二

一拳打破鬼门关,一笑吐却野狐涎

四海峥嵘龙象众,鼻头只用短绳牵。

(0)

邵薛村道士陈公求诗

玄言圣祖五千言,不说飞升不说仙。

烧药炼丹全是妄,吞霞服气苟延年。

须知三教皆同道,可信重玄也似禅。

趋破异端何足慕,纷纷皆是野狐涎

(0)

次廉布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韵·其三

明月杖头挂,啸歌沧海边。

自闻狮子吼,尽吐野狐涎

酒兴如流水,诗情似直弦。

岩花应未老,更上白云巅。

(0)

送圆侍者

香林侍云门,阅十八寒暑。

刚把野狐涎,涴却所衣褚。

汝侍吾笔砚,我元无一语。

乃以羊角峰,蘸竭东湖水。

学本无止法,犹海深无底。

斥鴳从卑飞,大鹏九万里。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