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果若 guǒruò
[if] 连词,如果。
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西游记》
- 详细解释
果真;假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 张生 呵,只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西游记》第五一回:“果若能擒得他,是 老孙 之幸;若不能,那时再作区处。”
- 基本含义
- 果然如此;果真如此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表达对某种预测或推测的验证,表示事实果然如此,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 故事起源
- 《汉书·张苍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官员,他听说有人预测他将被封为王爵,于是他决定自己验证这个预测。他将预测结果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纸放在果树下,果树果然长出了果实。于是他说:“果若如此,果然如此。”后来人们就用“果若”来形容事情果然如预料。
- 词语结构
- 主语+果若
- 例句
- 1. 他们预测明天会下雨,果若果然下雨了。2. 我们担心他会迟到,果若果真准时到达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果若”拆分为“果”和“若”,“果”意为结果,而“若”意为如果。通过联想“果若果然”,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果然如此”、“果真如此”,来进一步丰富对表达结果与预料一致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预测明天会下雨,果若果然下雨了。2. 初中生:他们预测我们会输掉比赛,果若果真我们输了。3. 高中生:我预测他会考第一名,果若果然他考了第一名。4. 大学生:他们预测这个项目会成功,果若果真项目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