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 邓 之虚,而十有万家。”后以“慕羶”喻因爱嗜而争相附集。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鸳鷺皆迴席, 皋夔 亦慕羶。” 明 史可法 《请行徵辟保举疏》:“往时保举多係慕羶,捷足蝇营,真才裹足。”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吸贩之徒,不禁张胆明目,以趋慕羶之市。”
- 基本含义
- 指对臭气熏天的地方或物体产生好奇、向往之情。
- 详细解释
- 慕膻一词由“慕”和“膻”两个字组成。其中,“慕”意为向往、崇拜,表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之情;“膻”意为臭气,指的是一种难闻的气味。因此,“慕膻”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对臭气熏天的地方或物体产生好奇、向往之情。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对某种特殊的气味产生好奇、向往之情。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对一些特殊的食物、药材或者动植物气味的好奇,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对一些特殊的地方的好奇,比如臭名昭著的水域或者名声不好的地方。
- 故事起源
- 慕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邦的皇帝听说了南方有一种臭气熏天的神奇水域,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好奇之情,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最终,他发现了这片水域的特殊之处,并为其所吸引,因此用“慕膻”来形容对这种臭气熏天的地方产生向往之情。
- 词语结构
- 慕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慕”是动词,表示向往、崇拜;“膻”是名词,表示臭气。
- 例句
- 1. 小明对臭豆腐的味道产生了慕膻之情,决定尝试一下。2. 这个地方虽然臭气熏天,但却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他们对这里产生了慕膻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但是自己却对这种臭气产生了好奇和向往之情,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慕膻”相关的成语,比如“慕名而来”、“慕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那个臭豆腐的味道产生了慕膻之情。2. 初中生:尽管这个地方臭气熏天,但是我却对它产生了好奇,感觉有点慕膻。3. 高中生:虽然这个地方名声不好,但是我还是对它产生了慕膻之情,想去看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