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官的词语解释
三官的意思
拼音:sān guān    注音:ㄙㄢ ㄍㄨㄢ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官员的等级制度,或者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机构内部的等级关系。
例句
1. 他在公司里是三官之一,负责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2. 这个机构内部有明确的三官制度,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基本含义
三官是指天官、地官和人官,也可指官员的三个等级。
基本解释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 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 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荀子·解蔽》:“农精於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於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於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吕氏春秋·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高诱 注:“三官,农、工、贾也。”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汉 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史记·平準书》:“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 三官铸。” 裴骃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属官有 上林 均输、钟官、辨铜令。”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三国 时 魏国 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无活分,而汝等欲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当令十鼠同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监、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 务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吕氏春秋·任数》:“凡耳之闻也,藉於静;目之见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废矣。” 高诱 注:“三官,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诠言训》:“食之不寧於体,听之不合於道,视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高诱 注:“三官,三关,谓食、视、听也。”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了解古代官制和官员的等级制度来深入了解三官的含义。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与官员相关的成语,如“一官半职”、“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学到了三官的知识,知道了天官、地官和人官的不同职责。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古代的三官制度,让我们了解到了官员的等级制度。3. 高中生: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三官的含义,对于官员的等级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故事起源
《汉书·律历志》记载了一个故事:汉代有个人名叫郑当时,他做官时非常贪污,无恶不作。有一天,他突然生病去世了,死后被送到地府受审判。地府的官员发现郑当时的罪行极其严重,决定将他处以极刑。但是,当地府的官员将他带到天庭时,天官却认为郑当时还有些功劳,决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天官将他送到人间,重新投胎做人。郑当时经历了这次死而复生的经历后,彻底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好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官的发音“sān guān”与“三关”进行联想,表示官员在工作中要经过三个关卡,即天关、地关和人关。
词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三官”,表示官员的三个等级。
详细解释
三官是一个古代的官衔制度,包括天官、地官和人官三个等级。天官指的是天上的神仙,地官指的是地府的官员,人官则是指人间的官员。这个成语也可以泛指官员的三个等级。
(0)
诗文中出现“三官”的诗词

次韵水官诗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0)

太湖诗·其三入林屋洞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自非心至诚,必被神物烹。

顾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旷侣,同作幽忧行。

其门才函丈,初若盘薄硎。洞气黑昳?,苔发红鬇鬡。

试足值坎窞,低头避峥嵘。

攀缘不知倦,怪异焉敢惊。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横。

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人语散澒洞,石响高玲玎。

脚底龙蛇气,头上波涛声。

有时若服匿,偪仄如见绷。

俄尔造平澹,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镌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

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罂。

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

期之以万祀,守之以百灵。

焉得彼丈人,窃之不加刑。

石匮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

藓缝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将回又伶俜。

却遵旧时道,半日出杳冥。

屦泥惹石髓,衣湿沾云英。

玄箓乏仙骨,青文无绛名。

虽然入阴宫,不得朝上清。

对彼神仙窟,自厌浊俗形。

却憎造物者,遣我骑文星。

(0)

太庙

左庙遵古制,未遑右社筹。

入京神主奉,于沈故宫留。

别现三官祀,閟堂一律修。

五朝藏册宝,名实正相投。

(0)

寄林教授龟从

我生麋鹿群,岩穴性所乐。

寓城看病女,踪迹良踸踔。

神明倘见怜,医药须课效。

便当归旧庐,谁爱入此闹。

炎暑甚蒸炮,矮屋如笼罩。

欠伸尺蠖形,低垂木鸡貌。

清晨得君书,衔系新州教。

慈恩叙同年,转盼梦一觉。

我于端平初,蓬山叨直儤。

批鳞咈神龙,编须犯关豹。

一斥褫三官,连年绝廪稍。

我罪坐狂愚,令受人系敲。

君胡二十年,无由极比较。

今又深入南,正坐不能巧。

群儿益纷拿,疾足逞超趠。

我辈履羊肠,所历极确硗。

宦海走千帆,好风纵篙棹。

我辈航一苇,无缘出泥淖。

世道日以艰,大厦摧栋桡。

边尘日以纷,冲梯设矢炮。

逆潮陆成渊,苦旱水飞窖。

饿莩盈通途,骄儿纵烈爆。

君视此何时,有官如荷校。

犹戒我韬藏,前尤勿再效。

良玉不受焚,直木不畏挠。

命当安穷通,义当守忠孝。

久别诵吾诗,君心独无恔。

(0)

失调名

帝里元宵风光好,胜仙岛蓬莱。

玉动飞尘,车喝绣毂,月照楼台。三官此夕欢谐。

金莲万盏,撒向天街。

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

(0)

风入松.草堂留别

江梅新扮小红看。指日趁花还。

明知归亦无家住,号司空、且占三官

一担将书作伴,半头向岸牵船。算来冬至去三天。

梦里汉嘉山。何年再似今朝醉,望桤林、不尽凭栏。

风雪离人头白,尊前一步阳关。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