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戏法。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虾蟆》:“戏术有聚蚊法。五月五日,取虾蟆一头,用好京墨填入其口,抵至腹中,压巨石下。经百日,蟆死,取出墨,夜晚磨涂几上,蚊皆飞聚墨水中,盖以蟆能食蚊,气相感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戏术皆手法捷耳。然亦实有般运术。忆小时在外祖 雪峯 先生家,一术士置杯酒於案,举掌拍之,杯陷入案中,口与案平,然捫案下,不见杯底,少选取出,案如故。”参见“ 戏法 ”。
- 基本含义
- 指虚假的技巧或手段,常用于形容欺骗、欺诈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戏术一词由“戏”和“术”组成。戏指戏剧,术指技艺或技巧。戏术原指戏剧表演中的技巧和手段,后来引申为指虚假的手段和欺骗的技巧。形容人以欺骗、虚假的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某人使用欺骗手段或虚假手法来达到目的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些行业或领域中存在的欺诈行为。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如有戏术,虽众不能蔽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如果有人使用虚假的技巧和手段,即使众人都看不穿,也不能长久地欺骗下去。后来,戏术一词逐渐演变为成语,用于形容欺骗手段和虚假技巧。
- 词语结构
- 戏术为名词性成语,结构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总是使用各种戏术来骗取他人的信任。2. 这个商人以戏术手段骗取了许多人的钱财。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戏术”联想为一个人在戏剧舞台上使用各种技巧来欺骗观众,形成虚假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欺骗、虚假相关的成语,如“假公济私”、“虚与委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戏术骗了同学的零食。2. 中学生:这个政客总是利用戏术来欺骗选民。3. 大学生及以上:我们应该警惕那些使用戏术来欺骗人民的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