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顷刻之间。《三国志·吴志·刘繇传》:“常愿渝平更成,復践宿好。一尔分离,款意不昭,奄然殂殞,可为伤恨。”《梁书·王规传》:“一尔过隙,永归长夜。”
(2).一经这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敬。”
- 基本含义
- 表示程度或数量极其微小或微弱。
- 详细解释
- 一尔是由汉字“一”和“尔”组成的成语,其中,“一”表示数量或程度的最小单位,“尔”表示泛指的代词。一尔的基本含义是指非常微小或微弱的程度或数量。它用来形容事物的微小差异、微弱声音或微不足道的成就等。
- 使用场景
- 一尔常常用于形容一些微小的事物或差异。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微弱的声音、细微的变化、微不足道的进步等。此外,一尔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人的成就或贡献微不足道,或者某事的意义微小。
- 故事起源
- 一尔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意为“微小的一”。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通过这个成语来形容学问的积累和进步是由一点一滴的微小努力所积累起来的。
- 词语结构
- 一尔是由汉字“一”和“尔”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的进步只是一尔之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 这个问题只是一尔差异,不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3. 尽管他只做出了一尔的贡献,但我们还是要感谢他的努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一尔”与“一点一滴”相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样,也可以通过想象微小的事物或差异,来联想一尔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一尔相关的成语,如“一毛不拔”、“一针见血”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只有一尔的进步,但我会继续努力。2. 初中生:这个问题的差异只是一尔,不用太在意。3. 高中生:他的贡献虽然只是一尔之功,但也为团队作出了贡献。4. 大学生:他的发现虽然只是一尔,但对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