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平复的词语解释
平复的意思
拼音:píng fù    注音:ㄆㄧㄥˊ ㄈㄨˋ
基本解释

◎ 平复 píngfù
(1) [subside;be pacified]∶平定恢复
风沙日渐平复
(2) [be healed]∶[病或伤口] 痊愈
伤口平复了

英文翻译

1.(恢复平静) calm down; subside; be pacified

详细解释

(1).痊愈;复原。《韩诗外传》卷十:“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以酒糊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清 黄遵宪 《寄女》诗:“两颊旋深窝,而今渐平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已经平复下去的疙瘩,这时忽然针刺似的痛起来了。”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她心中的伤痕并没有平复,可是为了腹中的小儿,和 四大妈 的诚恳的劝慰,她已决定不再随便的啼哭或暗自发愁。”
(2).恢复平静;使平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闻之,立起坐飡,气平復。”《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卢俊义 已在 歙州 城内行宫歇下,平復了百姓,出榜安民,将兵马屯驻在城里。”《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事已经平復,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3).犹平定。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唐德宗兴元元年》:“贼 泚 平復,府库空虚。”
(4).平而重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兖州 邹绎山 南面平復,东西长数十步,广数步,其处生梧桐,传以《禹贡》‘ 绎 阳孤梧’者也。”

基本含义
指通过调节、安抚,使情绪、事态等恢复平静或稳定。
使用场景
平复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个人生活、家庭关系、工作环境、政治局势等方面采取的行动。例如,当两个朋友发生争执时,可以用平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彼此关系恢复和谐。又如,在国际关系中,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来平复紧张局势,维护国际和平稳定。
故事起源
平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位智者孟子。相传,孟子曾经在一个国家的宫廷里见到了一位国王。这位国王因为失去了心爱的妻子,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整日愁眉苦脸。孟子见状,便用智慧的言辞安抚了国王的心情,并帮助他走出了悲伤的阴影,恢复了平静的心态。从此以后,人们用“平复”来形容通过智慧和善意的言辞来安抚他人的心情。
词语结构
成语“平复”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平”和“复”。
例句
1. 他的道歉平复了我们之间的矛盾。2. 这位领导通过对话和妥协来平复了工人的不满情绪。3. 在危机时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复局势。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分成两个部分:平和复。平表示平静,复表示恢复。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上,一片石头被扔进去,湖面泛起涟漪,然后再慢慢恢复平静的情景来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平复相关的成语,如“平心静气”、“安抚人心”等,可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温暖的语言平复了同学们的恐惧心情。2. 初中生:班主任通过开展团队活动来平复了同学们之间的矛盾。3. 高中生:学校领导通过召开座谈会平复了学生们的抗议情绪。4. 大学生:学生会干部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来平复了学生们的压力和紧张情绪。5. 成年人:我通过与家人的沟通来平复了家庭内的纷争。
(0)
诗文中出现“平复”的诗词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

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荅云伏枕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殽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漩。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0)

乌啄疮驴歌

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

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

我从去岁谪商于,行李惟存一蹇驴。

来登秦岭又巉岭,为我驮背百卷书。

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平复

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

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

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

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

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

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

(0)

秋试行役感咏

微名迫我起,我行过千里。

既越两重洋,又涉百重水。

波涛挟蛟鼍,时时向人跂。

咫尺生风云,天色迷瞻视。

身在澎湃中,轻掷同敝履。

不识有眠食,岂复有行止。

言念古战场,安能在海里。

丈夫志四方,艰难此为始。

我行过关山,一平复一险。

马角与船唇,流光常烁闪。

一入矮屋中,苍苍为之掩。

如蜂攒蜜房,如蛾傍灯焰。

不必帝京尘,缁衣已先染。

叹息古英雄,此中多沉奄。

意气幸发越,磨刀不惧剡。

摛文倚幨帷,月明星点点。

俯首念归途,胸中海潋渰。

归来阻海风,卧船经八日。

火轮不得施,心如飞箭疾。

惊浪向面生,朝阳从波出。

缩地古有人,超海今无术。

一夕玉镜平,如鲠胸中失。

问津傍蓬山,陆始水已毕。

扁舟过酒家,谁能辨清质。

身如蟠泥龙,不免蝇与蛭。

嗟彼远游子,何以同邮驿。

一出台北城,即接铁车路。

万山随转圜,千里失回顾。

虽丧磐石安,却胜舆夫步。

断虹悬空中,驶轮旋飞渡。

翘首望前途,烟云蔽午树。

息驾入城门,似马初停骛。

问我从何来,天风兼海雾。

泱漭整行装,明朝从此去。

一日复一日,行行将到家。

前途已无几,盼望转成遐。

马上有秋色,路上有秋花。

夕阳在树外,反哺有暮鸦。

惊心堂上亲,未谂餐饭加。

入门问老母,依旧两鬓华。

病体虽不康,怜子意犹赊。

只为区区者,累母望天涯。

叹息古人贤,负米亦孔嘉。

阿兄见我至,为我拂衣裳。

阿嫂见我至,为我具羹汤。

童稚先后走,相争负行囊。

自维不肖躯,满堂何皇皇。

乃知天伦中,至乐有馀长。

人生思富贵,悲喜在外旁。

呼仆啖晚饭,燥吻兼饥肠。

一饱身已困,不复思酒浆。

荆妻房外立,望我栏杆头。

相见问劳苦,翻讳己心愁。

自君之出门,不敢登高楼。

楼头红日照,楼外白云浮。

见云不见人,风信海中沤。

鲤鱼常渺渺,鸿雁自悠悠。

景物夙已换,自夏以徂秋。

桂轮圆复仄,橘柚绿已稠。

道上渐轻霜,言念季子裘。

相见虽云欢,明日将远游。

嫁君在少年,离别何如流。

为卿话旅况,卿当添烦忧。

丈夫负弧矢,岂复恋家室。

惟有高年亲,艰难离双膝。

幽禽鸣木中,时亦思琴瑟。

逐逐鸡肋名,似饥拾橡栗。

谋名复谋利,骥马徒奔佚。

思之辄不解,未能遗纤悉。

倥偬风尘中,金玉销素质。

行人已归家,家书始附至。

汪洋一海横,飞鸿失其翅。

叹息远行人,数语空自寄。

上有覶缕怀,下有平安字。

日月两周天,一纸滞途次。

草茅望阙情,寸衷无由致。

委质数篇文,与此亦何异。

江湖与故乡,遥下数行泪。

俯念大海中,求珠应不夜。

自恃骊龙精,当有神光射。

一寸明月辉,岂无神雀下。

象罔眼如箕,搜寻何能罢。

升之在云衢,鳞甲风雷化。

沉之在重渊,光芒泥涂藉。

得失两心煎,欲脱不得卸。

本无毫末加,何为动惊吒。

但思出身阶,此为乘时驾。

成都有相如,不屑赀郎借。

是以一卷文,珍重不轻假。

可怜遭按剑,犹望连城价。

九月月几望,桂树开花时。

蕊榜将悬阙,颠倒郢中儿。

我身在海角,引领望天池。

云程阻风信,得失未应知。

寸心已先往,大梦犹奔驰。

飞电空中下,一刀割乱丝。

得意不须喜,失意何庸悲。

翻悔昨日情,此心如醉痴。

月色淡将曙,天明秋路远。

鸟声唤行人,萧萧到山馆。

上岭午烟苍,下岭夕阳晚。

空中盼白云,不舒复不捲。

渺渺溪中水,秋深流转浅。

安坐閒斋中,诗书慵过眼。

转念读书乐,再把陈编玩。

浩歌梁父吟,落叶空阶满。

木末起蝉响,秋深天气凉。

萧森商声远,孤园摇众芳。

感此心容瘁,入世多悲伤。

富贵非所慕,雄心失行藏。

所以古之人,载质每皇皇。

八代起衰手,为此亦徜徉。

鸿鹄群燕雀,鸦雏傲凤凰。

意虽不奔竞,潦倒未应忘。

流水远更远,空山深复深。

怀在白云内,时傍高松阴。

幽人谁与语,一片古时心。

入世恫尘俗,谁复领清襟。

所以古贤豪,轻遇重知音。

伯牙不可作,子期毁其琴。

柯亭岂无竹,蔡雍邈难寻。

此地有高山,携酒独登临。

苒苒百世怀,悠悠千古想。

置身恨不高,未能空万象。

尺寸何所施,风尘徒鞅掌。

一朝为浮名,琴书失素养。

与世争涓埃,胸中胡不广。

遥遥望古今,寥寥思天壤。

(0)

客有以仙人渡海便面索书者戏笔作此

谁道百花新,一肩挑住洛阳春。

谁云万里浪,一脚踏之如长阪。

世路未须愁险巇,王道平平复荡荡。

任它物态几番休,持此周旋光烂熳。

岂必骑鹤上扬州,兼之腰缠十万贯。

(0)

秦淮

厌胜逾千载,祖龙安在哉。

寒潮平复落,幽鸟去还来。

龙凿功全异,牛山事可哀。

不知终古恨,谁见劫成灰。

(0)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庭竹

病起见庭竹,君应悲我情。

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

每谢侵床影,时回傍枕声。

秋来渐平复,吟绕骨毛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