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短的马鞭。《左传·襄公十七年》:“ 左师 为己短策,苟过 华臣 之门,必骋。” 孔颖达 疏:“策,马捶也……必为短策者,私助御者,不欲使人知也。”
(2).短杖。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皮日休 《太湖诗·销夏湾》:“小艖或可汎,短策或可支。”
(3).短的简册。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4).笨拙的策略。亦用为谦词。 唐 韩愈 《归彭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 基本含义
- 指临时或不成熟的计策。
- 详细解释
- 短策是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策,常常是临时应付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这种计策通常因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 使用场景
- 短策可以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匆忙行事,没有考虑周全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为了应付临时任务而没有仔细考虑后果,就可以说他采取了短策。
- 故事起源
- 短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想要攻打赵国,于是派遣使者去请求智者的帮助。智者给了国君一个策略,但是国君却没有好好考虑,而是匆忙采取行动。结果,他的行动失败了,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从此,人们用“短策”来形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策。
- 词语结构
- 短策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短”表示时间短暂,第二个字“策”表示计策或策略。
- 例句
- 1. 他为了应付临时任务,采取了一个短策,结果导致了更多的问题。2.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慎重考虑,不要轻易采取短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短策”与“短路”进行联想,因为短路是电路中的一个问题,它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和准备,会导致电路故障。类似地,“短策”也是没有经过充分考虑和准备的行动,会导致问题的产生。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加成语学习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采取了一个短策,结果考得很差。2. 初中生:为了应付老师的问题,他匆忙采取了一个短策,结果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采取长远的计策,而不是草率地采取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