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chōng ěr bù wén ㄔㄨㄙ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充耳不闻(充耳不聞)
◎ 充耳不闻 chōng’ěr-bùwén
[turn a deaf ear to]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
- 基本含义
- 形容对外界的声音、事物等不予理睬或不加注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的意见、批评、警告等置之不理,不予理睬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不加注意。
- 故事起源
- 充耳不闻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韩非子列传》。故事中,韩非子和赵王进行了一次辩论,赵王听到韩非子的观点后,认为他的观点与自己不符,于是对韩非子的话充耳不闻,不予理睬。
- 词语结构
- 充耳不闻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形容词“充耳不闻”构成。
-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忠告充耳不闻,最后吃了大亏。2. 老师的教导他都充耳不闻,成绩一直不见好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充耳不闻”与一个形象进行联系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耳朵被充满了,但却听不到任何声音,表示他对外界的声音不予理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充耳不闻相关的成语,如“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告诉他不要做这个坏事,但他充耳不闻。2. 初中生:老师反复强调的事情,他都充耳不闻,不予理睬。3. 高中生:父母的劝告他都充耳不闻,自己做事不理智。4. 大学生:虽然朋友提醒了他很多次,但他对自己的学业充耳不闻,导致最后挂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