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奔丧 bēnsāng
[hasten home for the funeral of a parent or grandparent] 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 反义词
报喜
- 详细解释
(1).《礼记》有《奔丧》篇, 孔颖达 疏:“案 郑 《目録》云,名曰《奔丧》者,以其居他国,闻丧奔归之礼。”古代凡闻君、亲、尊长之丧,从外地赶往吊唁或料理丧事均称“奔丧”。《左传·襄公十五年》:“冬, 晋悼公 卒,遂不克会。 郑 公孙夏 如 晋 奔丧。”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诸侯有亲丧,闻天子崩奔丧者何?”《后汉书·桓荣传》:“﹝ 桓荣 ﹞事博士 九江 朱普 ……会 朱普 卒, 荣 奔丧 九江 ,负土成坟。”
(2).多用于亲丧。《明史·刘宗周传》:“母卒于家。 宗周 奔丧,为堊室中门外,日哭泣其中。” 郭沫若 《残春》:“他因为死了父亲,要回去奔丧。”
- 基本含义
- 指匆忙赶往丧事现场,表示迅速行动或急忙赶路。
- 使用场景
- 奔丧常用于描述人们迅速行动、急忙赶路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应、紧急赶路等场景。
- 故事起源
- 奔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丧葬习俗。在古代,人们对丧葬事宜非常重视,亲人去世后,家人和亲友会急忙赶往丧事现场,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庭的关心。因此,奔丧成为了形容迅速行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奔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 例句
- 1. 他听说父亲病危,立刻奔丧回家。2. 为了赶上火车,他奔丧似的跑了一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奔丧与迅速行动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急忙赶往某个地方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奔丧相关的成语,如奔赴、急如星火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朋友生病了,我奔丧去看望他。2. 初中生:他考试忘带准考证,只能奔丧回家拿。3. 高中生:为了参加比赛,他奔丧赶到了比赛场地。4. 大学生:他接到紧急任务,立刻奔丧去完成。5. 成年人:听说公司有紧急会议,他奔丧赶到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