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拊缶来形容某人对别人的指责或责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白费口舌。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事的无谓争论或指责。
- 例句
- 1. 他每天都对我进行无谓的拊缶,我已经厌烦了。2. 别再拊缶了,这种争论没有意义。
- 基本含义
- 拊打陶罐,比喻对人或事物进行无谓的责备或指责。
- 基本解释
击缶。《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缶,瓦器也。 秦 人击之以节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韩非子的其他思想和著作,深入理解拊缶的背后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对我们进行无谓的拊缶,我们觉得很无奈。2. 初中生:有些同学喜欢拊缶,总是对别人挑三拣四。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进行拊缶,我们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无法做到符合他们的要求。4. 大学生:有些教授喜欢对学生进行无谓的拊缶,让人感到很无力。5. 成年人:在工作中,有些人喜欢拊缶,对同事进行毫无意义的责备,这样做只会破坏团队合作氛围。
- 故事起源
- 拊缶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拊陶而不破,不可得而破也。”意思是拍打陶罐却不破裂,说明陶罐的质量很好,拊打也没有任何意义。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拊缶。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拊缶与拍打陶罐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不停地用手拍打陶罐,但陶罐却没有任何反应,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指责或责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短语,其中“拊”为动词,“缶”为宾语。
- 详细解释
- 拊缶是一个古代的乐器,用手拍击陶罐发出声音。这个成语比喻对人或事物进行毫无意义的责备或指责,类似于白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