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成法,法度。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故其既得改官也,反以为格法之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高汝礪 ﹞知守格法,循默避事,不肯彊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何》:“曾师事 孟浩然 ,授格法。”
- 基本含义
- 格法指的是法度、规矩、条文等的规定和约束。
- 详细解释
- 格法是由“格”和“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格”指的是规定、约束,而“法”则代表法度、规矩、条文等。格法的含义是指通过法律和规定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 使用场景
- 格法常用于描述法律、规章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也可以指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格法来强调遵守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约束自己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格法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的故事。据说,季氏之乱后,季氏家族的权势被削弱,而鲁国的国家法度和规矩也得到了加强和规范。这个故事表明了格法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和规定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 词语结构
- 格法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坚守格法。2. 社会的稳定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格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格法这个成语:将“格”字理解为规定、约束的意思,而“法”字理解为法律、规则的意思。将格法与法律、规则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遵守规定和约束的情景中,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 延伸学习
- 学习了解更多与法律、规则相关的成语,如法度、法规、法令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制度,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以及现代法律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幼儿园学生:小朋友们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好好学习,坚守格法。小学生:我们要遵守校规,不违反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初中生:作为中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守格法。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考试纪律,严格执行考场规则,坚守格法。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和作弊,坚守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