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结加趺坐 ”。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入中,西向结加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可常 脱了衣裳,遍身抹浄,穿了衣服,入草舍结跏趺坐圆寂了。” 清 龚自珍 《定盦观仪》:“初观 阿弥陀佛 见小身,顶有圆光,结加趺坐,住在我顶上。”亦省作“ 结跏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宋 欧阳修 《寄题沙溪宝锡院》诗:“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清 赵翼 《题吟芗镜影小照》诗:“白毫光满月,不是结跏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
- 基本含义
- 指双腿交叉盘坐,一种端庄、庄重的坐姿。
- 详细解释
- 结跏趺坐是指以一种庄重的姿势坐下,双腿交叉盘坐,一般用于表达人的内心平静、沉思、冥想的状态。这种坐姿要求双腿盘交,身体笔直,显得庄重而端庄。
- 使用场景
- 结跏趺坐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内心平静、沉思的状态,也可以形容人的仪态庄重、端庄大方。在正式场合、庄重的仪式、冥想修行等场景中经常使用。
- 故事起源
- 结跏趺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文化。在佛教中,僧人修行时经常采用这种坐姿,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冥想的状态。后来,这种姿势逐渐被引申为一种表示内心平静、庄重的姿态。
- 词语结构
- 结跏趺坐是由“结跏”和“趺坐”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结跏”指双腿盘交,身体笔直;“趺坐”指盘坐的姿势。
- 例句
- 1. 他闭目结跏趺坐,静静地沉思着。2. 会议上,他以庄重的结跏趺坐的姿态出席。
- 记忆技巧
- 结跏趺坐的记忆可以通过联想法。可以想象一个人双腿交叉盘坐的姿势,形成一个“十”字,看起来非常庄重。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结跏趺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典雅姿势,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冥想修行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闭目结跏趺坐,静静地听音乐。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闭目结跏趺坐,调整心态,保持冷静。3. 高中生:面对挑战,他以结跏趺坐的姿态,表现出自信与从容。4. 大学生:在寺庙里,我看到很多僧人以结跏趺坐的姿势修行。5. 成年人:每天早晨,我会结跏趺坐片刻,静心准备迎接新的一天。